2021年1月25日
隨筆:
有一首歌的第一句是這樣唱的「青春若有張不老的臉,但願她永遠不會改變」,我印象自己第一次聽這首歌的時候,是盛放青春之年,近日有幸重聽,更覺歌詞很有意境。
我第一次與這校園初見,不夠20。
我第二次與這校園相遇,已過40。
在這裡已快一個月,有些同事問我習慣不習慣,這是一個很艱澀的問題,這裡很多的地方/人事/面孔都有一份親切感。但同樣地,廿載一別,總有些人與事出現變化,物是人非也是常數,只能說,時間真的不留人。
太太近日取笑我是一個半杯水先生,她認為我在很多的事情上都是正能量王,是半杯水的故事的代言人。誠言,說我是正能量大師實在言重,但我愛從比較樂觀的角度看待事物也是真的。事實上,過份的憂慮及悲觀對很多事情都於事無補,從中尋找意義或思想可行的方向比較實務。
正因此,我從不會說某一年是最黑暗、最艱難的一年,因為我總認為,低處從沒有底線,永遠可以更低,但吊詭的是,多灰心的氣壓下,仍有她綻放雨露的時刻。就好像我自己服事的教會,在疫情的一年下,神為我們的團隊加入了兩位好好的女同工,及一班充滿可愛風的社區幹事,我每星期六日回到教會,見到他們時而勤力,時而相聚甚歡,而且教會在過去一年,在很多的地方上,反倒多了仁愛、溫馨、同心與成長,寒冬仍然可以有點光。
同樣,聞說神學界也面對收生的挑戰,當中原因是有些人認定很多基督徒不再願意留港,也不再願意肩上重價,為主在香港這地方裝備自己。對於這評估,因我對這江湖風所知不多,了解甚少。但玩味的是,最近學院推出的課程,當中已有滿額的,又或反應良好,從而讓我堅定一件事,在移民潮下,人來人往是必然,但不代表當中打算留下的人,不再尊主為大。用我半杯水的思方法,在這環境下仍獻身的不就是基甸的勇士、決心不向巴力委膝的的人嗎?!我們何須只為教界塗上灰色而輕看了神衪自己在國度/國家下的時間表。
最近與一好友閒聊,我問他,你認為這時代需要怎樣的基督徒?他說,這世代需要有膽識的基督徒,他不要二元對立但又不會無底線的退讓,熟讀先賢歷史,也敢於在這世代中為主發光。
這句是真的,肖凌曾說「有膽,才有擔」,有時候,勇氣這回事,是視野與行動的結合,這視野不是見到,而是信心,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行動這回事,有如約書亞過約旦河的那一步。
當資本與效益主義成為我們的血液,計算成為我們的護身符,我們是很難明白恩典這回事。
當我們熱衷於以成熟、老練及閱歷示人,我們不再明白青春的精萃與可愛面。
青春不止是一張臉,青春是勇敢、熱血,青春是對未來有無限的盼望,即是她正面對一場大雨。擁有青春的人總認為他能瀟灑走一回,因為眼淚都是體會她的一部份。
今早與太太共進早餐時,我取笑她的年齡,她反問我:「阿叔,你呢」。再回首,已是百年身。然後當我回到學院門口時,一樣的身驅,一樣的校門,歲月不饒人,但我仍然有一樣暫時未變的,就是那顆青青的心。
對於未來,我從不是樂天派,但我拒絕悲觀/絕望派,路是人行出來的,神就是那位開路者,基督徒都是同一位天上的老闆,在他的光影下,我求主讓我及我服事的人,都願意成為一位有膽識的人。
青春會不會有一張不老的臉?我向主祈願自己常存一顆青春的心。
青春是不是擁有一張不老的臉於我不重要,因為我感恩遇到應許永不改變的主
2021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