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還未做好生涯規劃的你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日前透露,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將發表報告,將大學生自殺歸咎於他們「沒有做好生涯規劃」。雖然,他極力澄清自己「無講過」兩者有直接關係,但衝口而出的一句:「一有唔舒服的事,就頂唔順」,一石激起千層浪。據報,該委員會成員其後表示,報告提出應檢視教師資源以推動精神健康和檢視教育制度等建議,似乎跟局長的重點撮述有所出入。
姑勿論局長的詮釋演譯是否準確,他卻點出了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及早做好「生涯規劃」是否能教大學生一生美滿豐盛,快樂無憂?更深一層,妥善的「生涯規劃」是否足以助人在人生的驚濤駭浪中站穩陣腳?或者讓我們從彼得生平的片段中窺看這位被主耶穌選上作教會磐石的門徒(太十六18),十二門徒中的「風頭躉」(太十2;可三16;路六14;徒一13),使徒彼得也是初期教會的柱石(加二9)。這位名符其實的「門徒勝利組」,他是否早已做好「生涯規劃」,快人一步,贏在起跑線上?
彼得原來的名字是西門,是約翰的兒子(太十六17)。他家原本在伯賽大(約一44),在耶穌傳道的日子,他在加利利的海邊(路五10)和他的兄弟安得烈以捕魚為業。跟從主後,主耶穌給了他一個新名字——彼得或磯法,是石頭的意思,指明「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並將天國的鑰匙託付給他(太十六18,19)。
再看彼得的「生涯規劃」,他是否人如其名,一生堅定穩靠主,從不動搖?斷乎不是。雖然最初彼得與同伴果斷回應主的呼召(太四18-22;可一16-20;路五1-11),「立即捨了網」(太四20;可一18;參路五11)、撇下所有跟從主(可十28),在跟隨主的三年間,他卻不是一帆風順。他不但沒有受過律法正統的訓練(徒四13),作為主親自呼召的門徒,他不太懂得體貼主的心意,也多番被耶穌責備(太十四28-31;十六22-23;十七4-8,24-27;廿六33-34)。主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他又跟眾門徒一起沉睡(可十四37)。最為人所熟悉的,莫過於他自詡甘心與主同死,但主預言他將會不認主(太廿六33-35;可十四29-31;路廿二32-33),結果耶穌在大祭司院子受審時,耶穌的預言應驗,彼得三次不認主(太廿六58,70-75;可十四54,66-72;路廿二54-62)。
彼得的「過人之處」
然而,是甚麼令連番失敗、跌跌盪盪的彼得終能不負所託,成為「得人如得魚」(太四18-19)的使徒和初期教會偉大的領袖(參徒二41;四4;五14;十44)?原因或者有很多,但從彼得在水面行走的經歷(太十四22-33),可窺見彼得其中一個的「過人之處」。
主用五餅二魚叫五千人吃飽後,吩咐門徒上船過海,自己上山去禱告。門徒離開耶穌上船,他們開行不久,忽然海中起了風浪,搖櫓甚苦。那時耶穌在山上禱告,已經知道門徒遇到困難。門徒順從主上船之後遇到這樣的困難,就像躊躇滿志的青年人剛踏入社會,多半處處碰壁,必定驚惶失措。不久之前,門徒還在擁戴主作王,現在卻遇著危險,跟從主會落空嗎?此時,耶穌卻來了。主從水面上走來,門徒看見甚駭怕,以為是鬼怪,他們想不到是主。耶穌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在風浪逼迫中,主知道我們需要聽見祂的聲音,說:是我,不要怕。彼得一聽見是主就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
有人以為彼得的請求,是想出風頭,動機不正,但我以為彼得想用行動來表明自己的信心。他不介意旁人目光,往往敢於嘗試。雖然如此,主卻要藉這件事情來叫彼得認識自己的軟弱。因主的准許,彼得起初真的可以「在水面上走」,走向耶穌。經文描述因為彼得見到大風(太十四30),便害怕,開始下沉。按字面理解,憑肉眼見到風,而且知道風很大,不太合理。所以與其說這是描寫客觀自然的環境,不如說更多是彼得杯弓蛇影,恐懼襲捲而來,彷彿在重演門徒在船上遇風浪(太八23-27)的恐怖經歷。諷刺的是,彼得剛親身經歷過主平靜風浪的大能,與祂只是幾步之遙,但面對同樣處境,仍然驚惶失措。
彼得一次又一次高估自己,就如往後他三次不認主的誓言一樣,自打嘴巴,可見他不但不認識主的心意,也不知道自己的軟弱。但那又如何?當他立不住腳,快要下沉的時候,他即時倚靠主:主啊,救我!彼得的呼喊與詩六十九1-2相若,在生死關頭,大水將要「漫過」他的瞬間,直接呼求主的拯救。
生涯規劃以外
彼得只是一介漁夫,不是系出名門,對主的心意也一知半解,在跟隨主的路上常常犯錯,也不認識自己,最後更成為否認離棄主的門徒,耶穌被釘後,他重操故業,顯然他以為主當初給他的使命已經落空了。隨著耶穌的死,他「轉行」,不做「漁夫」做「門徒」的生涯規劃正式告吹,或許他應該自行了結。他感到前路茫茫,不明白主為他的計劃。
更意想不到的是,原來在我們失腳之時,迷茫下沉之際,那滿有慈愛的主,比我們自己更認識了解我們,一早已為我們代求:「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廿二32)
人生在世,豈能運籌帷幄,事事稱心如意?我們既不應閒著呆等,但也不宜自視過高。彼得的人生正正說明,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要清楚認識自己目標,也不是要及早為自己做好生涯規劃,更不是要未雨綢繆。別高估自己,更別小看神,在謙虛與冒進中學會如何「依靠」那位愛我們的主,憑信而活,憑望而行
鄭家輝牧師《同文收錄於2016年11月7日 時代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