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賞
好文共賞
資料來源:【離地信仰】教會領袖決定暫停教會崇拜的反思
02/21/2020 由hebrew bible study撰寫, posted in 離地信仰
最近的疫情問題導致教會是否決定崇拜聚會產生不同看法。最常見是各自引用經文來證明自己的立場,或是用釋經來否定對方理解經文的方法。有些則把問題「哲理化」,甚麼都要定義一番,例如教會、崇拜的意義等。更有些直接指出現實的需要,把不暫停崇拜提升到不理會和看顧信徒,漠視他們遇到的困難,例如面對口罩和清潔清毒用品的短缺下,仍要信徒「浪費」物資,加上人群聚集又會增加傳播的風險。當然亦有些避免爭拗,選取立場的包容,認為「暫時教會崇拜沒錯,堅持崇拜也有道理」。
暫停崇拜的原因
顧念信徒的需要
本文的重點不是討論暫停崇拜的問題,而是反思蒙受神呼召的教會領袖如何決定的問題。暫且放下經文撇開不論,首先討論教會如何配合會眾的需要,以及應對他們所面對返教會的困難呢?會友眾多,需要各有不同,困難多樣,教會如何滿足所有人呢?希伯來聖經的律法能夠成為以色列人的信仰指引和原則,只是要滿足人想過着符合神生活的需要。其實,信徒自己若是覺得有需要不能返教會,也由於種種原因感到困難。教會是否暫停聚會對他們來說都沒有多大影響,他們會選擇不會返教會,根本不用教會決定暫停聚會來「看顧」他們的需要,也不需用方法「阻止」他們前來參加聚會的,正如現時參與教會崇拜的人就少了許多一樣。此外,教會只顧及不能返教會的需要,為何不理會有些人期望繼續到教會崇拜的需要呢?
問題是每當討論崇拜聚會時,本身應是屬於信仰的思量,卻又不期然轉到對現實需要的顧慮,這與沒有信仰的群體又有甚麼分別呢?教會領袖處於對上帝的吩咐不能違背,對信徒的需要也不能置諸不理的兩難之中,這就真的是很好的考驗,若只用不同的現實理由來否定神一貫的要求,這就顯出信仰的質素了。
避免增加傳播風險
暫停聚會最受人接受的理由可能是避免聚集群眾增加傳播風險。若是的話,為何教會又不教導信徒不要花極長時間聚集來排隊購買口罩,或到超市與群眾一起搶購廁紙和米糧呢?這也不是「增加傳播風險」嗎?若認為這是沒法子下的切身需要,我們又怎樣看教會崇拜是否「必需」呢?網上直播是否可以取代教會平時教導「不可停止聚會」的一貫教訓呢?還是非常時期就真的用非常方法?疫症過後,信徒又可否繼續網上直播代替返教會崇拜呢?若是可以的話,信徒就可以有任何理由不用「舟車勞動」去教會了。若是不可以的話,又有甚麼理由可以否定他們不可以這樣做呢?避免感染疫症比持守信仰原則更重要?
沒錯,暫止崇拜的原因是避免自己傳播病毒給別人,也不想自己受到感染。若是在其他地方沒有確診者,我們就只用常識消毒雙手和戴口罩等方法面對就成。現時沒有暫停崇拜的教會都妥貼安排很多「安檢措施」:進入前量度體溫,清毒雙手,腳踏清毒地氈,不能除下口罩,也要求人不握手,聚會時彼此相隔遠一些等。各人都做足本份,其餘的事就是考驗我們相信神有多少了。信仰並不能使人免除感染病毒的保證,但卻應該使人能夠掌握面對疫症的方法和態度。有人說暫停聚會避免感染就是避免增加醫療系統的負擔,現在有些信徒每天仍要上班去,為何又沒有這樣的問題呢?
筆者家中老板娘與其他醫護人士一樣,絕大多數每天都只戴着口罩進入醫院上班,他們面對的環境比教會的聚會更惡劣和更危險,我們都覺得他們是應份的,是他們職責所在。這樣的話,蒙神呼召的僕人在教會應盡的責任又是甚麼呢?
希伯來聖經的領袖
祭司:
以色列人患上不同種類的皮膚病,就要到祭司那裡檢查,由祭司決定是否不潔淨。那人要關鎖隔離七天,再看病情,若已好轉,病人只需洗衣服就成了。若是發現具有傳染性的疾病,七天後又未好轉,就要再加多七天隔離。祭司不單要承擔檢查病人的責任,也要負責清理病人的物件和居所。若果疾病繼續出現,祭司就要進入病人的房屋察看,若証實是有繼續蔓延的跡象,就要定那房屋為不潔淨,要把整間房屋拆掉,把所有房屋的材料丟在城外不潔淨之處(利十三~十四)。
這裡的重點不是祭司有沒有能力處理的問題,也不是他們是否可以免受傳染,而是身為祭司就要與其他人不一樣,要承擔神所託付的責任。更重要的是,以色列人只是要求那些患病的人受到隔離,不能參加聖會,並不是健康的人為了避免染病而停止聚會。
先知:
先知面對各樣的災禍,主要的工作是使群眾認識災禍臨到的背後神學意義。以色列人的聚會觀念有別於現在的做法,在遇到災禍時,先知一方面叫人回轉,另一方面呼籲群眾要舉行宗教活動,透過宣告「嚴肅會」來表達向神的痛悔和哀求(珥一14)。這觀念一早已孕育在以色列的宗教中,例如大衛面對瘟疫,他就築壇獻祭,這樣才中止(撒下二十四25;代下二十9)。約沙法面對外敵攻擊時,指出無論遭到各樣的災禍(刀劍、刑罰、瘟疫、饑荒),「我們在急難的時候,站在這殿和你的面前,向你呼求,你必垂聽和施行拯救,因為你的名是在這殿內」(代下二十8)。
即是說,他們面對災禍的危難時,不是避免聚會,反而是招集會眾前來集會,這樣是他們不顧念人的需要嗎?先知覺得那時人的真正需要是甚麼呢?
文士:
文士透過智者的身份來教導以色列人,傳道書勸勉人面對自己無常的人生,人無論智慧和愚昧都要面對死亡,與獸一樣都要歸於塵土,無人可以掌管生命,留住生命(傳二16,三21),人生既有亨通和患難的日子,也有善惡報應不公的情況(七14-15,八14)。人只要敬畏神、謹守誡命就成,這是人的本份。約伯記則指出約伯可以面對天災人禍(伯一~二),但並能接受自己患上全身毒瘡,因為不能接受自己得到看為違犯律法下的懲罰(參申二十八35)。結果神不是解釋他患病的原因,而是查明約伯究竟是否明白神創造的秩序。重要的不是人要求明白的遭遇原因,而是自身究竟在甚麼的處境,約伯由始至終就是「敬畏神,遠離惡事」(伯三十一)。
教會領袖平時遇到節日時已經立刻把教會聚會取消或改期,理直氣壯看為顧及信徒的需要。今天遇到疫症時又暫停崇拜,以其他方法代替,把平時的教導放在一旁。這樣的做法是因時制宜、靈活變通,還是變成沒有原則呢?希伯來聖經的律法精神在於不受環境的影響而改變信仰的原則。正如但以理不會因環境而靈活變通改變自己的祈禱的習慣。
本文的重點不是討論暫停崇拜本身的問題,而是反思蒙受神呼召的事奉者,平時常掛在口邊教導信徒「憑信心信靠神,神必保守」、「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為何這場疫症出現了,好像完全忘記了自己那些「迷信式」的信仰口號呢?信仰的原則若因應環境而隨時可以改變和放棄的活,有時明哲保身與因時制宜真的只是一線之間而已。
後記:
筆者在多年前沙士時期,仍堅持到當時爆發嚴重的威爾斯親王醫院裏負責聚會,原因並不是盲目認為神必保守,可以免受感染,而是聚會的服待對象是醫護和患病信徒,他們每天都要在那裡工作或接受醫治,既然他們都不恐懼,反而要承擔負責聚會的人卻退縮,又怎說得過去?又怎再有面目教導別人要盡忠事奉神呢?
現在筆者除了被取消外,仍會到不同教會負責聚會,出發前必會在家自行量度體溫,到達教會前清毒雙手,全程也戴着口罩,本人做足本份,其餘沒法控制的事又何必強求平安的保證?
這兩個星期,第一間教會關門取消了聚會,只進行網上錄播。第二個維持崇拜,雖然少了近三分二人,他們仍做足「安檢措施」,並且更有會友在這時期舉辦了口罩、漂白水和搓手液與鄰舍的分享活動。究竟哪一間更符合神的期望呢?
黃天相
伯特利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