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抓緊信仰
面對疫情,抓緊信仰
過去兩個月,新冠狀肺疫威脅全球,已成為大流行的疾病。最新的消息是意大利已封國、美國也有點手足無措。這段期間,全球的基督徒也面臨很多抉擇,例如是否要逃離某城市,是否仍聚集進行主日敬拜等,怎樣在疾病中見証主等。
面對疫情,信仰的真義不是叫我們呆呆地等著風暴過去,而是需要靠主逆勢而為,在這艱難的日子中,令人驚訝的是,神堅固教會、轉化教會、也親自激勵衪的兒女在這世代奮勇服事(彼前五10)。
當很多教會都因著不同的原因而暫停開放,教會一方面採取最大限度的衛生措施,仍然小心翼翼地維持崇拜及小組的運作,而很多教友也十分樂意地配合教會的安排,結果有幾堂的崇拜人數不跌反升,甚至多了一些新朋友樂意出席,並且,各堂的教友每一次都懷著萬分的感恩與相互安慰的人連結在一起,有一份從神而來的溫情在我們中間。
過去六年,我們都一直積極的服事社區,在今次的疫情也沒有例外,並且神今次感動了不少家長及職青一同服事社區,不單製作口罩、派物資,甚至最令我欣賞的是,他們不止是派,更加是用心的與對方傾談、交心與代禱。教會原先已有200多個的固定的熱飯受惠者,但最新的「曠野同行」計劃,使我們接觸多近200多個新認識的家庭。
對於社區服事,神是次給我的領受/負擔不止祝福長者,而是切切的紀念那些失業家庭、在職貧窮的人。當整個市道都開始大量的裁員潮或放無薪假期,我期望教會能為他們提供一杯涼水,一小包的食物分享已對他們有著重要的意義。當然,有教友半開玩笑說,我們自己都是「貧窮」的教會啊,是不是先照顧好自己才去幫助他人?
昔日,馬可福音記載一位奉獻兩個小錢的窮寡婦:「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十二43-44)。奉獻的真義從不是待自己富足時才奉獻。但話雖如此,富足從不狹於金錢的多少,富足是心靈的狀態,富足是涉及你是不是從神的國看人生,看聖言的角度去篤信力行。背十架的真義是捨己,而不是先為自己,背十架是先求神的國和衪的義,對主的信靠不是多少與強弱,而是切實的相信,老老實實、死心塌地的跟隨主。
「你們應當先尋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一切都將加給你們了。」太六33。
「像是憂傷的,卻總是快樂;像是貧窮的,卻使許多人富足;像是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林後六10。
教會存在的任務是廣傳福音、聖徒相通,在這段期間,主日學在網上學習的反應十分理想,每週的人數也在上升中,期盼藉此成為定期的網上課程。而有些小組雖然轉為網上,但他們都珍惜在網上見面的時間,不少都藉此傾心吐意,甚至有些小組邀約新朋友出席,有些小組由以前隔週現轉為每週,有些組長賣力地約見組員,或相約行山,整個教會不單沒有因疫情而變得埋首埋尾,反而踏浪而上,甚至我為很多本會的醫護、老師、公務員等在前線工作的教友而感恩,看見他們靠著主,作美好的職場見証。
在十六世紀,黑死病肆虐歐洲,造成歐洲人口總一半以上死亡。昔日馬丁路德挑戰基督徒一方面要好好的保護自己,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弗五29; 林前十二21-26),也學習耶穌的榜樣(太25:41-46)尋求機會來照顧傷病者。對神的愛,引發我們對鄰舍的愛。
最後,在患難中,讓我們更依靠主過每一天;在恐懼中,讓我們將最好的時光做最值得的事情;在戰競中,讓我們洞見我們可以憑誰意行,靠誰而活。雖然聖經教對我們仍然要為明日/明天作好預備,是智慧的表現,故此我自己一家仍然會為未來的日子作好打算,例如師母年中會前往德國及英國,我九月應邀出席在美國紐約的研討會及預備新學年在學院擔任另一崗位,現同時正籌劃沙田及太和家的是年發展。讓我們在這恐慌的歲月,不要因眼前的混亂而迷失,不要將明天過於天真或理想化,而是存敬畏及智慧的心,將活祭獻給主,也深信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腓四7),常與我們同在。
「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做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以弗所書五15-16。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羅十二1)
寫於2020年3月10日 辦公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