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追我逐的旅途上
每個年代都有她自己的艱難,每個時代的牧會工作亦然,如果早期的教會面對的是福音開荒的呼聲,今代的牧者肯定是面對回應時代呼聲的挑戰,無論是教會如何「增長」的議題,到教會被質疑在社關的缺席,或教會應否參與政治等(例如討論應否棄席),甚或近月間,教牧界以至教友,都爭先恐後地討論應否開放地方播放電影《十年》。(對於播放電影,我個人最難理解的是,有些論調是徹底的二元論,播放的是有骨氣,不播放的是害怕政權,其實提出這論調的人,何嘗不是另一種語言暴力?何嘗不是一種霸權性的思維?)
隨著資訊發達,社會文明,各方的討論無日無之,但弔詭的是,很多人討論的焦點或渴望,不是希望世界要改變,而是壓根兒首先希望教會要改變,他們以為教會不應固步自封,而是與時代的潮流並駕齊驅。
但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甚麼是教會?於我,教會其中一個重要的存在意義或終極目的是盡快讓我們的屬靈兒女在真理中成長,願這群要走進市場的孩子們能在紛亂的社會中仍能站穩陣腳(弗六13)。教會與世界從來都是不相為謀,壓根兒沒有討好或迎合世界的必要,我們只需忠於召命,安於聖靈的帶領,堅持從神而來的真理、公義、平安的福音、信德。但令我感慨的是,今日很多基督徒抗拒的,不是世界那惡者,而是地方教會。他們想迎合的,不是從神而來的真理,而是世界的潮流與普世價值。他們想拆毀的,不是世界的荒謬,而是教會的本體。
事實上,我們活在一個「真理」太多、也太少的時代。人人高呼自我的一套「真理」,結果是所謂的話語權令所有「真理」也有空間發表,但弔詭的是,我們也不再相信「除我以外的,還有真理這回事」。或者,昔日上帝向以利亞說話那微小的聲音(王上十九12)才更顯珍貴。我們不妨問問自己,在我們的心底,是否如初信時般單純,篤信只有一套真理的可能?我們仍願意順服那「唯一的聲音」嗎?我們仍相信世界有一套從神而來的「文本」嗎?
或者,我們這時代最缺乏的不是關心社會或追趕文化潮流的人,我們最缺乏的是認真查考聖經,願意晝夜思想神的話的人(或工人)。
願我們有屬靈的眼界,從約翰謎一般的異象中看穿在巴比倫華美繁盛背後的淫亂敗壞,在市場導向的氛圍中聽到先知的直指人心的呼籲:「你要敬拜神!τῷθεῷ προσκύνησον(直譯:對神你要敬拜!)」(啟十九10,廿二9)!
鄭家輝牧師《同文收錄於2016年4月14日 時代論壇》